本报热评:开展离任审计,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凯发网

凯发网-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  ››  快评  ›› 

本报热评:开展离任审计,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

2022-04-21 19:33: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中环报记者李莹

尽快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有助于倒逼其履职尽责。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在严格生态文明制度执行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日前通报的典型案例,再次暴露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监管存在宽松软等问题。202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多次指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违法取水用水问题,但鄂托克旗有关部门没有加强监管,而是以补办手续替代整改。河北铸合集团兴隆县矿业公司因越界开采、侵占土地先后受到地方有关部门3次行政处罚,在未完成生态修复的情况下,当地有关部门仍为其延续采矿手续。可见,当地对存在的资源破坏性开发、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并非毫无察觉。发现问题后仍然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以补办手续替代整改,反映出个别地方缺乏对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履职尽责方面的刚性约束。

缺乏约束就可能导致任性妄为。矿产、水等资源开发能够短期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财政收入,是显而易见的政绩,而粗放开采带来的资源赤字、生态安全风险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在一些地方,考核任用等往往只算经济账、不算环境账,经济搞得好的干部容易提拔,而放任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干部任期结束也能轻轻松松走人。受利益驱使,个别领导干部就会对违法企业采取放任甚至是默许的态度,使监管形同虚设。

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为领导干部设置不能触碰的红线,让其承担起应尽的监管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助于领导干部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近年来,多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截至今年2月,四川省广元市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34个,涉及领导干部58名,揭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突出问题250余个,提出审计建议174条,移送案件线索15件,有力地推动领导干部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还处在一个探索推进的阶段,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情况差异非常大。如何设置考核指标仍是一道难题。

审计指标设置绝不能“一刀切”。要统筹考虑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特点和主体功能定位差异,在指标设置上努力做到科学精准。在因地制宜的同时,要将中央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融入相关评价指标。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生态环境质量等关键性指标,突出国家规划设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通过科学设定评价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引导党政干部找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不仅要与其他地区的同类型要素情况进行对比,也要与本地区过去某一时间段内的情况对比。只有找到了参照系,审计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能否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关键在于运用。个别地方虽然开展了离任审计,但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考察中的影响较小。“走形式”的离任审计,会严重削弱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威慑力。只有将审计结果充分运用于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利益的奖惩、任免、考核等关键环节,才能更好地调动起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具有“治已病、防未病”的双重效果。它既是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深层次“把脉”,能够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尽早解决;又是领导干部头上的“警钟”,时刻提醒领导干部守护好一方山水。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政策工具,倒逼领导干部切实承担起生态环境守护者的责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