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后,江豚成群归来说明什么-凯发网

凯发网-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  ››  舆情热点  ›› 

“十年禁渔”后,江豚成群归来说明什么

2022-03-25 15:53:0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宋金波

3月23日,武汉市渔政执法工作站工作人员在长江金口段开展日常巡查时,惊喜地发现了“水中大熊猫”江豚成群而来。它们翻转跳跃、捕食嬉戏的身影,被拍摄成了视频。

在白鱀豚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之后,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的江豚,一度也曾面临生存危机。现在,它们成群出现,是一个好兆头,也是一次环保政策的验证。

“十年禁渔”一年多,成效立竿见影

2016年底,农业部印制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中,披露了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洞庭湖、鄱阳湖中长江江豚的数量分别约为90头和45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数量仅约50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年均下降速率为13.7%,且呈加速下降……”

以当时的数据判断,江豚不要说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即使保持生存都是很艰难的。在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十年之后,江豚能在保护人员日常巡查中留下倩影,足以证明江豚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对江豚种群恢复起到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无疑是长江十年禁渔行动。作为长江十年禁渔的首倡者,中科院院士曹文宣也表示,十年禁渔以来,以鱼为食的江豚频繁现身长江武汉江面,说明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变好。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此后,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有序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根据中央部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十年禁渔实施一年多后,江豚这一物种的生存状态就以肉眼可见的形式得以恢复,成效可谓立竿见影。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上,下了大决心,做了大投入,很多之前多年未能推进的举措得以成为现实,也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保护成就。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就是其中之一。

做出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这样的决策,需要大决心,需要面对巨大的成本,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纷繁复杂,涉及利益主体多,很多问题盘结多年不能解开。其中最难的,是如何让禁渔之后的20多万渔民告别“江湖”,顺利转身上岸。

对老百姓,事大莫过于饭碗。让这些渔民告别原有的营生,不能靠简单的号召,更不能靠粗暴的强制。而是要给他们创造条件,顺利转型,生活水平实现提升。

“连家船民”走上岸,人与自然良性循环

我国内陆和东南沿海水域,“连家船民”和“连家渔船”是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群体。他们长年以船为家,漂泊在水上,渔船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居住生活的家。

他们在大江大河、湖泊水库上生产生活,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面禁渔之前,这样的渔民有7.1万户,约25.9万人。“连家船民”的生活与生产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代际传承特点。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实现职业与生活转型的积极性、能动性都比较弱。

福建闽东沿海的“连家船民”,也是世代以小木船为家,居无定所。

1998年12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宁德福安市主持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曾说:“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最终,福建等地的“连家船民”已经实现了“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告别了风雨飘摇,过上了富庶小康的生活。

从长江十年禁渔的相关配套措施来看,渔民的出路,也借鉴了曾经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做法,当年的捕鱼人,很多成为护渔员,从生产性工作转而为公益工作。在此过程中,当地为渔民的职业转型提供了很多条件和选择机会。

没有这些渔民的顺利转身,不要说十年禁渔,也许三年都很难持续——即便是实现了禁渔,但渔民却没有更好的出路,禁渔也很难说是成功的。

十年禁渔的目的,一方面毫无疑问是为了江豚等濒危物种的保护,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但另一方面,它也必然是为了人的行动。因此,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生态系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索取转向保护,从对立转化为亲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两方面缺一不可。

人类的利益与自然的需求,或者说大部分人的利益与部分人群的利益,不应该是冲突对立的。做好保护工作,必须要兼顾人的需求,寻找促成良性循环的办法。这是十年禁渔速见成效,江豚成群归来的成功经验,也应是未来类似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长期的准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