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按下“慢放键”的背后有何考量?-凯发网

凯发网-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  ››  头头是道  ›› 

撤县设区按下“慢放键”的背后有何考量?

2022-03-22 08:48:14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邹祖铭

大城市“扩张”的步伐,要慢下来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指出,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确需调整的要严格程序、充分论证。

这是在去年国家发改委提出“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收紧了政策。

同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撤县建市设区从“慎重”到“严控”,并不是无迹可寻。

城镇化进程跑出“加速度”:撤县建市设区“功不可没”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从2000年的36.09%提升至64.72%。

不得不承认,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有撤县建市设区独一份的重要作用。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末至2019年末的10年间,我国共撤销141个县,同期增加市辖区110个。而在2017年至2021年的5年间,有74地完成了撤县建市或设区。同时,还有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进入了“无县时代”。

地方为何如此热衷于撤县建市设区?

从近些年洛阳市撤销两县市,设立偃师、孟津两区,成为河南省市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再到上世纪90年代武汉撤掉了所有县全部设区,逐渐跃居成为中部经济发展强势省会,或许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撤县建市设区能够短时间内帮助城市提高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空间、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助益。说白了,就是一个城市做大做强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但从2020年以来,国家在相关政策方面按下了“慢放键”。

撤县建市设区节奏放缓:大城市“顽疾”不断暴露

我们看到,近二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实现了飞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数据:2020年至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增长不足一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增长放缓,表面上看,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城市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大、人口密度过高、风险抵御能力下降、生态环境超负荷等问题综合导致的结果。但从深层次来看,是很多城市在扩张后光有规模体量,缺乏发展质量的重要表现。

撤县建市设区,原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但盲目地跟风扩大城市规模,并不可取。

首先是区域鸿沟不断加深、区域发展失衡。我们要看到,一些建市设区的县城,与城市中心相隔甚远,人口聚集程度十分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不上平均水平,因此,无边界扩张的操作只会加剧城市的“空心化”,很多网上流传的空城空楼也并非耸人听闻,这些建市设区的县城逐渐淡化在城市的边缘。

其次,会出现国土空间盲目开发利用的局面。城市的发展规划,往往是经过不断研究和论证的,如果只是为了搭一趟“快车”而去极速扩容,那么原本的城市发展规划也就无章可循,甚至会出现国土空间盲目开发利用的局面。因此,在国家“严控”政策出台后,不少地方也指出,撤县建市设区需要满足“县域与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连为一体,部分区域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规划范围”的规定。

再次,不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一些热衷于撤县建市设区的城市,常常出现存在为了扩张而扩张的现象,但并没有考虑之后的发展路径和民生依托。与新发展理念格格不入。

因此,“严控”撤县建市设区,或许可以帮助更多城市停下脚步,审慎思考,找到真正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做强省会城市,打造城市副中心

撤县建市设区政策收紧,城镇化就无法前进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看到,很多城市正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一个是做强省会城市。

作为省会城市,成都自2001年开始就多次向国务院申报,将双流县和郫县撤县设区,直到2015年,双流撤县设区才获批,次年郫县获批。但这些年来,成都通过不断吸引人才、引进高新科技技术,实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21年,成都市人口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全年共计完成gdp达19916.98亿元,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



成都的从弱变强,为全国其他省份做强省会提供了思路。就在去年下半年,长沙、石家庄、福州、贵阳、南昌相继提出“强省会”目标,并为“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划定框架。

石家庄提出,力争到2025年gdp达到1万亿,形成现代化省会都市圈。贵阳提出,到2025年,贵阳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福州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另一个则是在省会城市之外,设置副中心城市。

在各地的“十四五”规划中,不少省份提出了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例如河南的洛阳、南阳,湖北的襄阳、宜昌,山西的大同、长治、临汾,湖南的岳阳、衡阳,江西的赣州......都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这些城市,在配合省会城市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能够利用政策充分发挥所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多中心的城市格局也是未来的趋势,有专家认为,这有利于避免一个省份内出现发展两极分化的现象,帮助区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