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两山论”提出15周年。15年来,这一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扎根于中国大地,涌现出一批践行“两山论”的先进典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开创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境界。
曾几何时,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存在片面认识,只顾金山银山,忽视了绿水青山,甚至为了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不惜牺牲绿水青山。环境问题不但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而且造成了巨大损失,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建设富强而美丽的现代化中国提供了根本指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实现的前提和基础。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肆意毁坏或无节制开发利用山林河湖草原等自然资源,就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绿水青山极易成为穷山恶水,最终会破坏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随着人们对“两山论”认识的加深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借景生财”“点水成金”“化绿成银”成为现实,火爆的乡村游、湿地游、近郊游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生态旅游、生态产品脱贫致富,吃上了“生态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了新的内涵。各地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机制方法,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印证了“两山论”的强大生命力。
“两山论”带来了治国理政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到深入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保护生态环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蓝天增多,河湖变清,大地铺绿,生态优势正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不可分割,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要积极践行“两山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大力开拓创新,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