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8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情况。根据预报,8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主要为臭氧。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南部、长三角、东北区域局地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
一段时期以来,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与秋冬季pm2.5污染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数据显示,2019年,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导致全国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损失2.3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臭氧甚至已经超过细颗粒物成为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的首要因素。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为加强vocs治理,有效控制臭氧污染,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制定了《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组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及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的95个城市开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坚行动,指导和帮助地方政府及企业切实减少vocs排放,提升臭氧治理能力。截至7月底,已派出168个工作组,深入58个vocs排放量大、臭氧污染压力重的城市完成第一轮次强化监督帮扶工作。
生态环境部把防治臭氧污染作为强化监督帮扶工作的重点,体现了精准治污的思路。今年以来,各地按照这个思路,积极行动,瞄准重点,精准施策,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从6月的监测数据来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坚开局良好。95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为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个城市优良天数同比提高,5个城市同比持平,10个城市同比下降。空气质量的改善反映了监督帮扶工作确实抓到了要害,坚定了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
此次监督帮扶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在问题上,就是要聚焦当前vocs治理中存在的无组织排放严重、治理设施简易低效、监测监控不到位等突出短板;在时间上,就是要聚焦臭氧污染高发的夏秋季;在区位上,就是要聚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在对象上,就是要聚焦vocs排放的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和企业集群;在行业上,就是要聚焦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五大行业;在措施上,就是要突出源头减排和过程管理,对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分别提出管控措施。而且监督帮扶的区位、重点和措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及形势评估情况,每月动态调整。这些行动举措无一不体现了“精准”要义。
专家研究指出,臭氧的前体物vocs来源复杂,挥发性强,涉及行业广,产排污环节多。只有摸清臭氧污染产生情况以及形成机理,控制臭氧污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此,生态环境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vocs走航监测、自动监控等先进技术,开展重点区域臭氧前体物遥感监测,筛选vocs治理重点关注区域,确定重点控制的vocs物质以及物质名录、行业名录、排放环节,从提高企业治污设施vocs收集率、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在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建立集中处理设施、加强监测监控摸清vocs的排放和臭氧生成迁移规律等5个方面,指导各地开展科学治理,大大提高了治理效率。
从时间上来讲,当前正处于臭氧污染高发阶段,能否控制住夏秋季的臭氧污染,关系到今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能否顺利收官。各地要抓住时机,落实责任,科学应对,细化措施,着力从源头遏制臭氧污染,确保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