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与600场环保课-凯发网

凯发网-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  ››  知与行  ›› 

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与600场环保课

2022-03-08 14:13:59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夏连琪  刘红

海拔4500米的黄河源头,盛夏七月,依然冰封雪裹,年近七旬的环保志愿者葛玉修走进帐篷,和牧民群众亲热地握着手,在藏式桌子上摆放好电脑屏幕,打开课件,为牧民生态管护员讲了起来。

在2019年,葛玉修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授予“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2021年,又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与中科院院士魏辅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鞠萍等10人一起被授予2021“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称号。面对荣誉,他显得淡然,誓力要发挥党员余热,践行志愿担当,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环保公益事业中。

多年来,葛玉修带着生态环保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农牧区、下企业,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大学讲坛,都有葛玉修授课的身影,为了让宣传更加生动,他把环保理念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人们在不觉中亲近大自然,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名痴情环保的义务宣传员。

他携带着自己制作的授课课件,去清华,上北大,下社区,进学校,登讲坛,先后在全国各地进行生态环保公益讲堂632场,小范围内的座谈、讲座更是难以计算。

这是经常会看到的一幕,葛玉修演示着中华对角羚的镜头。他讲述到,上世纪初,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区。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因素,这一珍贵动物仅存于青海湖周边地区。普氏原羚当时仅存200余只,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少的多。

他继续讲述到,普氏原羚是中国独有的羚羊物种,却拥有一个叫起来拗口的外国名字,能不能为普氏原羚起个中国名字?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考虑到普氏原羚为我国所独有,雄性长着一双与其他羚羊不同的、相向对弯的黑色环棱状犄角,因此发出了给普氏原羚起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的呼吁。

大家在屏幕上看到,一群可爱的中华对角羚在草原上奔驰,现在中华对角羚已增加到3000只。为了拍摄中华对角羚,葛玉修差点被狼吃掉。他为人们讲述了那惊险的一幕,大家惊叹不已,肃然起敬。

葛玉修经常会讲到青海湖的鸟的故事。大天鹅,是青海湖的骄子。大天鹅煽动翅膀飞翔,即使寒冬天气,也没有离开青海湖。葛玉修为了在冬季拍摄到大天鹅,曾掉进了冰窟窿,差点为大天鹅殉情。

斑头雁,多么可爱,尤其当一群斑头雁同时飞翔,场景非常壮观。葛玉修向听众讲起了他和几只斑头雁交朋友的故事。在小岛上,他遇见几只小小的斑头雁,他为斑头雁喂食物,这些小精灵便飞跑在他身边。当他乘船离开的时候,这些小精灵还依依不舍地跟在他身后,不肯离去。他又送小精灵回去,当他再一次离开时,小斑头雁又跟随着他,还撞在船头上。讲到这里,学生们的眼睛也湿润了,大家感叹到,鸟儿也是有感情的啊。

葛玉修曾拍到鸟儿吃鱼的镜头。一只小小的湟鱼在湖面上出现,一群鸟儿迅速飞过去,其中一只机灵地将鱼儿叼在口中,几只鸟争抢起来。

这一幕太精彩了,看到这里,人们禁不住鼓起掌来,这些镜头太珍贵了。大家也从中明白了生态平衡的意义,湟鱼是青海湖鸟类的食物,没有湟鱼,这些鸟儿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近年来,葛玉修先后赴中国银监会、海关总署、青海省委宣传部、cctv讲坛、国家地理大讲堂等地方讲课,把青海生态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引起强烈反响。就是回老家山东曹县,葛玉修也不会放过,他在当地共讲了9场。

在疫情期间,葛玉修从来没有松懈过。他在学校的演讲,被青海省教育厅刻制成光盘,发放中小学,让师生们在屏幕上了解掌握青海生态环保知识。新华网在长江源为他进行直播,青海图书馆也上了在线节目,让更多人受到了生态环境教育。为此,他还受到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奖励。

有一件事情给葛玉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妻子单位新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当这位新同事偶尔间知道葛玉修后,惊讶地问道:“就是拍鸟的那个葛玉修吗,啊呀,他太了不起了,我在上初一的时候听过他讲课,至今还记得一些动物的故事,这将影响我一生。”葛玉修说,讲一堂课,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别人来说能够有所帮助,就说明有意义,就应该继续讲下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