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碳”产业转型,第三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共话绿色发展动能-凯发网

凯发网-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  ››  节能减排  ›› 

聚焦“双碳”产业转型,第三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共话绿色发展动能

2021-11-03 14:32:00 来源:前瞻 作者:

近日,第三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暨绿色金融生态论坛在广州召开,本届峰会以“塑造绿色发展动能,加快行业发展创新”为主题。前瞻产业研究院徐文强院长受邀参加此次峰会,与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学界等数百名领军人物,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氢能源”“绿色金融”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同为行业企业的绿色发展寻找新思路。

前瞻产业研究院徐文强院长认为,目前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2.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资源特征决定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4.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仍然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工业生产技术具有明显的高碳消费特征。

面对这些挑战,前瞻徐文强院长认为:技术进步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驱动力。

碳中和的本质是一场系统性的能源革命,需要多措并举,但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源头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因此碳中和的“牛鼻子”是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也是碳中和远景下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

如何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前瞻徐文强院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

1.传统化石能源系统的低碳排放转型

传统化石能源系统的低碳排放转型是当前的现实紧迫任务。根据“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径”统计,目前我国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钢铁、建筑、交通等工业部门,因此这些高耗能产业亟需优化产业布局,调整能源结构以及供给方式。

1.1钢铁行业:需求减少、效能提升,以及废钢再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氢气直接还原炼钢(h2-dri-eaf)等技术的加速推动是我国钢铁行业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1.2交通行业: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巨大,对纯电动车减排贡献最大因素为电网清洁化,使用能效与电网清洁化两者共同作用于纯电动车燃料周期的碳减排。

1.3建筑行业:尽管其碳排放量与工业和交通领域大体相当,但若从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来看,建筑部门就几乎是排放量最高的部门,因此必须推行高标准的节能技术。

除此之外,前瞻徐文强院长还特别强调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这一前沿重要技术。这是一种可以实现化石燃料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技术,可以在为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既降低碳排放总量,又显著控制总减排成本。

2.新一代能源体系的重构建设

以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氢能、储能技术为代表的碳零排关键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抓手,也是建设低碳绿色能源体系、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工作。

2.1“零碳”新能源技术:重点推广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

徐文强院长认为,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潜力促进中国约50%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去碳化”,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最重要的技术。其中,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将是发展重点。

2.2氢能技术:终极“零碳”绿色清洁能源

谈及氢能技术,徐文强院长指出,氢能是最环保、最容易获得的能源,是能实现零排放的终极清洁能源。氢能产业科技含量高、资本投入大、产业链长、带动的产业范围广,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动力系统革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3储能技术:“十四五”将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储能技术是支撑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十四五”国家“储能与国家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徐文强院长认为,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智慧电网领域的新型储能技术将成为研发和应用的重点。

最后,在碳中和的愿景下,前瞻徐文强院长为未来的低碳科技发展提出建议:

1.重点突破零碳技术

在能源供给端,逐渐转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供给结构,构建水、风、光等资源利用—可再生发电—终端用能优化匹配技术体系,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运用相关技术等。

2.加快推进零碳非电能源技术的发展

加快推进“蓝氢”、“绿氢”等低碳制氢技术的研发,超前部署前沿制氢技术;推动生物质能、氨能等其他零碳非电能源技术发展。

3.持续发展节能节材、循环利用技术等

升级现有节能技术和设备,持续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效;推动钢铁、水泥等基础材料的绿色转型;重点推进电能替代、氢基工业、生物燃料等工业革新技术并推广运用。

4.超前部署增汇技术和负排放技术

发展ccus关键技术,重点部署beccs以及dac技术,发展农业、林业草原减排增汇技术,研究海洋、土壤等碳储技术,发展以红树林、海草床、盐藻为代表的海洋蓝碳等技术。

5.推动耦合集成与优化技术发展

及时评估脱碳、零碳和负排放技术发展进程,促进不同技术单元集成耦合,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应技术的减排潜力;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通讯等系统化技术,开展技术融合优化的工程示范。

在未来,前瞻产业研究院也将在新的模式和新的创意下进行更多更活跃的绿色探索,从科技创新发展、产业投资趋势、产业价值发现、产业实践、技术落地等角度,引领未来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新思维、新趋势,共同洞见未来。

原题:聚焦“双碳”产业转型,第三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共话绿色发展新思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