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答卷中得到发展答案 镇江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凯发网

凯发网-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  ››  节能减排  ›› 

在低碳答卷中得到发展答案 镇江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2021-10-18 11:31:45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梁和峰

历经9年,瞄准碳达峰碳中和,江苏镇江又到书写答卷的时候。

这是一份关于低碳的答卷。自2012年第二批成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后,镇江一直在先行先试。从试点到示范,从理念到实践,从制度到风尚。在漫长而持之以恒的探索路上,这座城市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又收获满满。

不只绿色低碳。同在这条路上,全市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区域发展日益高质量,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市委书记马明龙更是自信亮出镇江“路线图”:“奋力打好紧抓‘碳达峰碳中和’落地关键战,更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企业绿色化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用实践落实理念,用创新破解难题,用坚持达成目标。9年来,低碳是试题,发展是作答,镇江在低碳答卷中得到发展答案。

低碳试点上的镇江探索

2021年8月26日,镇江“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制度,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经验,被国家发改委以“通知方式”在全国推广。这已不是“镇江经验”首次被全国推广。

从试点到示范,镇江的低碳绿色发展经过不断先行先试,正渐入佳境。

成功绝非突如其来。时间回到2012年12月,镇江成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彼时,低碳城市远还没有成功典型,绿色发展也尚未形成成熟理念,低碳试点如何建设?镇江唯有探索尝试。

另一方面,试点建设低碳城市,也有不少质疑。镇江真山真水,自然生态禀赋独特,但产业结构长期偏重偏低偏化,重工业产值占比一度高达80%。如此基础如何在低碳发展上大有作为?应答这样的疑问,镇江更需要智慧勇气。

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实施碳评估,开展碳考核。一时间,镇江先行先试、敢作敢为,很多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开创先河。

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便是全国首创。这一平台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能化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形成“可查、可管、可追溯、可取证”的新型城市低碳管理模式。

基于碳平台,镇江对重点企业的碳排放实时监控,引导企业进行进行碳资产管理。同时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较早形成一套“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2016年,首届国际低碳大会在镇举行。大会以“技术创新、共享低碳”为主题,吸引了全球众多相关机构和企业参加,展示低碳技术,交流低碳成果,共享低碳机遇。随后,大会每年一届,不断创新发展,至2019年已举办四届。

举办国际低碳大会,不仅本身属于创举,更多低碳建设的探索和尝试,也由此得以展开、论证与落地。2016年,大会首次发布低碳发展“镇江指数”;2017年,大会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并与后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大会推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国内首个评价设区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标准……

低碳路上,镇江的探索几经波折、几多成败,但试点示范意义显而易见。以率先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的“镇江经验”为例,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启动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就明确要求试点城市必须提出碳峰值的目标,建立碳排放的监测与核算体系。

低碳镇江的探索实践,也广泛吸引国际目光,被认为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指出,镇江的低碳经验对全球都有借鉴意义。

发展要务中的镇江力量

2013年,镇江在全国率先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平衡“四大区域”,合理配置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并明确2020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持在70%左右。

这是低碳试点背景下,镇江对区域发展新的思考谋划,背后有利益的取舍和理念层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进入新时代,发展仍是包括镇江在内所有中国城市的第一要务。试点建设低碳城市,除了改善环境、提升生态外,镇江实践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探索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切瞄准发展,一切为了发展。过去9年,镇江通过对低碳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探索实践,推动了经济转型,促进了产业发展,破解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也找到了新的发展动能与前进力量。

化工本是全市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让这座城市面临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压力。2013年以来,镇江大力开展化工整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关停并转超过500家化工企业。如今,企业数量已锐减80%以上的镇江化工产业,逐渐迈向绿色高端,形成一条极具支撑带动性的高性能材料产业链。

创新,在探索实践中发挥了最大力量。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镇江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制定出台《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借助制度创新倒逼发展方式转变,2018年,全市根据保护条例主动腾退18公里长江岸线并恢复生态,同时提高港口利用效率。当年,在岸线减少14.3%的情况下,港口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

通过创新发展和使用智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镇江还着力转变工业生产方式。2017年1月,镇江在国内率先出台《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启动绿色工厂创建。随后“以创促建”,绿色低碳技术在全市工业生产中大量应用,镇江由此也成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

“十三五”期间,镇江在低碳技术领域立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2项,最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7项。众多低碳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而且催生了新产业,从而“双轮驱动”低碳城市的绿色发展。

转型力量、市场力量、创新力量、绿色力量,镇江对绿色低碳的探索实践,使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地,进而让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镇江自信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低碳镇江信心满满,并已展开新的探索实践。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上,一场碳达峰碳中和的金山峰会,也同时举行。

自信源于镇江对绿色低碳发展持之以恒地探索实践,而坚持是奇迹发生的最大保证。过去9年,这座城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7.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6.3%,pm2.5浓度下降50.3%,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9.8个百分点。

早在2012年8月,镇江赴国家发改委进行低碳试点城市的申报答辩时,专家组在肯定试点建设方案同时就提出,镇江自然环境良好,但碳排放具有一定强度,要应对好火力发电带来的减碳压力。从那时起,镇江的探索便是负重前行,后来的坚持也任重道远。

按照问题导向,镇江的低碳发展除了重视技术、产业外,更聚焦能源。

一方面,全市强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先后建成全省单机规模最大的燃气发电机组和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目前全市储能装机总量10.1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90.3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9.2%,能源供给结构向绿色、低碳稳步推进。

另一方面,镇江着力优化用能结构,投资87亿元建设镇江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实现对周边小锅炉和小热电分散供热的替代,并积极推进靠港船舶的岸电使用。“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229个,年节能量70万吨标准煤。

坚持还体现在全方位的低碳建设和绿色发展上。试点以来,全市每年都项目化开展低碳九大行动,涉及交通、建筑、碳汇建设、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透过一年年行动的实施,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低碳镇江”从最初的制度设计变为人人参与的社会风尚。

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天的镇江又开始从低碳载体建设、低碳技术研究、低碳市场运作和低碳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展开一岛、一镇、一区等“九个一”建设。

原题:在低碳答卷中得到发展答案 ——写在第五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召开之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