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二维码,隐藏大数据,好用的东西,环保也要分享。
近日,杭州建德在“镇村 运维公司”的三级“管家”体制下,引入了以终端“健康码”为核心的智能监管与服务体系。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分析,综合研判,以“红、黄、绿”三色二维码的形式动态反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设施设备及运行情况。
同时,污水处理设施“健康码”会公示在终端站点,方便村民扫描了解情况,进行意见反馈和信访投诉。据反馈,该系统大大提升了农污治理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给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打上”二维码,很多人应该还都记得,前段时间浙江省正式启动了为企业“贴上”二维码的工作——开展企业“环保码”试点,构建以企业“环保码”为核心的智能监管与服务体系,以杭州为试点。
通过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企业环境健康电子账户,也分为“红、黄、绿”三色二维码。一方面,主动提醒和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加入“正面清单”则能享受“无事不扰”的待遇,长期绿码还能享受“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的惠企政策。
当然,环保“码”上管也不仅在浙江省境内流行开来,上海为了管好餐厨垃圾收运问题,也开始推广这种方式。
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收运作业“一码通识”已在长宁区开始试点,收运人员扫码即可完成信息录入,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该单位基本信息、食材公示、废弃油脂交付情况,整个流程便捷快速,建立起了可靠的电子化台账联单。
另外,关于“扫码”这件事,实际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用地更早一些。
太原市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限期治理,分发红、橙、绿3色号牌,红色表明工程机械出厂时候是国一排放标准,橙色表示国二,绿色表示国三。要求非道路交通移动机械在规定时间内治理后复检,复检合格后发放绿色的环保二维码标志,否则不得施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常见的应该是垃圾袋、智能垃圾回收箱上的二维码标识。在推广垃圾分类,倡导资源回收的过程中,这些“绿码”的存在能更好地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提高废旧资源回收率,目前已经在很多城市生根落地。
环保界的“绿码”,其作用可一点也不亚于通行证。
原题为:“绿码”名副其实 大数据下的环保信息化通行证